首页字典

𦥵的意思解释

𦥵
𦥵
  • 拼音

  • 部首臼部
  • 部外笔画7画
  • 总笔画13画

  • 五笔QVQK
  • 仓颉NXNR
  • 郑码RNRJ
  • 结构左右结构

  • 统一码26975

  • 笔顺ノフノ丨一フ一一ノフ丨フ一
  • 基本解释

    统一码

    𦥵字UNICODE编码U+26975,10进制: 158069,UTF-32: 00026975,UTF-8: F0 A6 A5 B5。

    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(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)。

    康熙字典

    【未集下】【臼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7画

    《集韻》同舀。

    说文解字

    说文解字注

    (舀)抒臼也。生民詩曰。或舂或揄。或簸或蹂。毛云。揄、抒臼也。然則揄者、舀之叚借字也。抒、挹也。旣舂之。乃於臼中挹出之。今人凡酌彼注此皆曰舀。其引伸之語也。从爪臼。會意。以沼切。今語也。古音讀如由。釋文引說文弋紹切。音隱巳如此。詩曰。或簸或舀。此偁或舂或揄也。簸字系一時筆誤耳。舀揄不同。則或許所據毛詩作舀。或許取諸三家詩。如毛作革、韓作?之比。皆不可定。

    (抭)舀或从手宂。从手宂聲也。宂今音在九部。古音當在三部。周禮舂人。奄二人。女舂抭二人。奚五人。鄭曰。抭、抒臼也。引詩或舂或抭。禮有司徹篇。執挑匕柄以挹湆注於疏匕。鄭云。挑讀如或舂或抭之抭。按鄭君注禮。多用韓詩。然則韓詩作抭。卽舀也。

    ()舀或从臼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