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字典

喙的意思解释

喙
  • 拼音huì
  • 注音ㄏㄨㄟˋ

  • 部首口部
  • 部外笔画9画
  • 总笔画12画
  • 常用字现通表

  • 五笔KXEY
  • 仓颉RVNO
  • 郑码JZGQ
  • 四角67032
  • 结构左右结构

  • 电码0821
  • 区位6425
  • 统一码5599

  • 笔顺丨フ一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笔顺
  • 基本解释

    基本字义

    huì(ㄏㄨㄟˋ)

    ⒈  嘴,特指鸟兽的嘴:长喙。短喙。

    ⒉  借指人的嘴:百喙莫辩。不容置喙(不准插嘴)。

    统一码

    喙字UNICODE编码U+5599,10进制: 21913,UTF-32: 00005599,UTF-8: E5 96 99。

    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eak

    英文

    beak, bill, snout; pant

    详细解释

    基本词义

    huì

    〈名〉

    (1) (形声。从口,彖( tuàn)声。本义:鸟兽的嘴)

    (2) 鸟兽及某些其它动物(如乌龟和章鱼)的嘴 [beak;snout]。如:喙息(用口呼吸的禽类)

    (3) 人的嘴 [mouth]。如:喙争(犹言口舌之争);喙长三尺(嘴长三尺的人。讥人强言善辩);喙息(有口能呼吸者。代指人和一切动物)

    (4) 器物的尖端 [point]

    庄王曰:“子无阻九鼎! 楚国折钩之喙,足以为九鼎。”——《史记》

    词性变化

    huì

    〈形〉

    (1) 疲困;喘气,喘息 [tired;weary]

    维其喙矣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緜》

    (2) 又如:喙息(犹喘息)

    常用词组

    喙突

    康熙字典

    喙【丑集上】【口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9画

   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穢切,音顪。《說文》口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艮爲黔喙之屬。《禮·少儀》羞首者,進喙祭耳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深目而豭喙。《爾雅·釋畜》白馬黑喙,騧。《史記·匈奴傳》跂行喙息蠕動之類。《註》以喙而息也。

    《詩·大雅》混夷駾矣,維其喙矣。《傳》喙,困也。《音義》喙,許穢反,徐尺銳反。

    《晉語》卻獻子傷曰:余病喙。《註》喙,短氣貌。

    星名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柳爲鳥喙。

    草名。《爾雅·釋草勃茢註》一名石芸。《疏》本草云:石芸一名顧喙。

    《本草》芡實别名雁喙。

    《戰国策》人之饑,所以不食鳥喙者,以爲雖偸充腹,而與死同患也。《註》鳥喙,烏頭別名。

    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充芮切,音毳。

    《集韻》呼惠切,音嘒。義同。

    《集韻》丁切,音。義同。本作噣。或作咮。詳咮字註。

    说文解字

    说文解字

    喙【卷二】【口部】

    口也。从口彖聲。許穢切

    说文解字注

    (喙)口也。說卦傳。爲黔喙。左傳。㴱目而豭喙。叚借爲困極之義。廣韵引昆夷矣。今詩作喙矣。郭注方言引外傳余病矣。今外傳作余病喙。郭云。江東呼極爲。亦作。从口。彖聲。許穢切。十五部。彖聲在十四部。合韵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