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词典采诗
cǎishī

采诗

  • 拼音cǎi shī
  • 注音ㄘㄞˇ ㄕ

  • 词语解释

    采诗[ cǎi shī ]

    ⒈  搜集民歌。唐白居易诗题:“裴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,过女几山下,刻石题诗……故居易作诗二百言,继题公之篇末,欲使采诗者、修史者、后之往来观者,知公之功德本末前后也。”

    引证解释

    ⒈  搜集民歌。

    唐 皮日休 《奉和鲁望樵人十咏·樵歌》:“若遇採诗人,无辞收鄙陋。”
    宋 梅尧臣 《田家语》诗序:“因録田家之言次为文,以俟採诗者云。”
    采集民间歌谣。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,为统治阶级观风俗、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。 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古有采诗之官,王者所以观风俗,知得失,自考正也。”
    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孟春之月,羣居者将散,行人振木鐸徇於路,以采诗,献之大师,比其音律,以闻於天子。”
    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今刺史质敏以流惠,舒化以扬名,采诗以显至德,歌咏以董其文。”
    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辨诗》:“五季 以降,虽四言之铭,且拱手谢不敏,岂独采诗可以观政云尔。”

    国语辞典

    采诗[ cǎi shī ]

    ⒈  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各地诗歌,以观民情风俗,作为施政的参考。

    《汉书·卷三〇·艺文志》:「故古有采诗之官,王者所以观风俗,知得失,自考正也。」